問:慢性胰臟炎已十年,口乾,食慾時好時壞,頻尿15次以上,而且我視力變差了,我女兒才剛出生,求求大家幫幫我...請建議我該找中醫還是西醫治療?


 


黃老師答:當然是西醫控制比較快。要治療的只有中醫,較優勢。食慾是與肝脾有關,不是只有胃腸。口乾喝水喝非常多,在中醫來說是上消症。多尿是下消症。


 


糖尿病,就是現代醫學所稱的免疫系統及新陳代謝問題。患者的血糖若沒控制好,猶如器官浸泡在含糖水的血液裡,容易產生併發症,且發病的早期症狀不明顯,容易被忽略。隨著時間及疾病的進展,全身內臟大小血管和神經系統等,逐漸產生病變,而且這些病變往往是不可逆的損壞。糖尿病的產生與生活習慣與作息,飲食,有直接關係,這些點點滴滴,逐漸累積,偷偷地進行,將會影響人體臟腑功能失調,導致血糖過高。


 


中醫名言:《邪之所湊.其氣必虛》。因為不正常的生活,使人免疫力下降,內臟機能衰退,甚至被抑制,病毒最容易入侵,引發各種病變。糖尿病是一種免疫失調引發的新陳代謝疾病,其實吃西藥只能暫時控制。只能治標不能治本,且長期吃會導致更多副作用,跟併發症。民以食爲天,每天都得吃飯。而飲食對糖尿病又有直接的影響,所以控制飲食,對糖尿病治療十分重要。


 


求大家幫我。。。已經是糖尿病了(馬桶有螞蟻)再來看醫生,當然沒那麼快治癒。因為你身體不可能是馬上就變成糖尿病。中間有很多轉變時期,比如說經常口渴,尿有泡等,先期的現象,就要趕快找中醫診治。等到已經打針吃藥幾年後,越來越嚴重,醫生宣佈要截肢洗腎失明,再來希望用吃幾帖中藥,就變成健康,這也是不可能的。


 


血糖高,最主要原因,是肝功能出現異常,我們人體每天攝取的澱粉食物,都會經過腸胃消化道分解吸收,將養分送到肝做肝醣的轉換機制,再將過多的醣儲存於肝臟,當人體需要熱能養份時,肝醣會再轉換為葡萄糖供給人體所需,最後再將廢棄物送往腎臟排出體外。如果太過勞累、飲食不正常、壓力太高之下,都會造成肝的負擔過大,就會傷肝而導致肝醣轉換機制異常而無法正常儲存,這時候過多的醣就會滲出流進血液,造成血糖偏高,如果做血液常規發現血醣高,先不必緊張,也不一定要立刻大量服用降血糖藥物,最重要的是要改善生活作息跟飲食,肥胖者要少吃多運動,先實施減肥,不能熬夜,然後找到有效適合自己的中醫複方去修補肝功能,這樣就可以避免罹患糖尿病。因為熬夜最傷肝,吃太好運動少,營養過剩。但是許多醫生,發現血糖值飆高,都會直接誤判為糖尿病,終身服藥,而且服用降血糖或降血壓藥物都無法獲得機能上的實質改善,跟貧血病患一樣,只是看著數據一下子上來,一下子下來,酸痛麻、易疲勞、手腳冰冷、心悸、頭暈目眩依然存在。請記住"發現血糖高一定要立刻找到真正有效的中醫修補肝臟。本人也處理過許多肝病所引起的血糖高。這些人剛開始時是吃半顆降血糖的藥,後來吃一顆,兩顆,三顆,再來用打針的,常回醫院打針嫌麻煩,乾脆請醫生開藥在家自己打。這些方法只是控制,不是治療,真正病因是肝病,把肝治好,就痊癒。


 


無論是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,或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都有有效的治療方式,但是即使已經正在治療下,糖尿病也可能造成眼睛、神經、心臟、腎臟的長期損害,這種併發症可導致失明、心肌梗塞、中風、尿毒症、截肢等嚴重後果,極高或極低的血糖也可導致急性的昏迷,良好的血糖控制是減少這些併發症發生最有效的方法。


 


建議用中藥及飲食控制血糖,只要血糖值,都在正常範圍內,就不用再要打胰島素了。


 


漢、張仲景(金匱要略):男子消渴,小便反多,以飲一斗,小便一斗,渴欲飲水,口乾燥者(肺熱熾盛)白虎加人蔘湯主之。【醫學心悟】:渴而多飲為上消。消穀善飢為中消。口渴小便如膏者為下消。


 


病因病理:


1.飲食不節,損傷脾胃,運化失職,蘊成內熱化燥,傷津而發為消渴。內傷情志,長期精神刺激,氣機鬱結,久鬱化火,灼傷陰精而成消渴。


 


2.勞損,腎虛傷精。腎虛則固攝無權,精傷則氣不化水,故小便多而為消渴。精傷亦致陰傷,陰虛則火旺。


 


3.肺燥陰虛,津液失於輸佈。則口乾舌燥。煩渴多飲。則為上消。症見:口乾舌燥,隨飲隨渴,尿量頻多,舌紅少津,苔薄黃而乾,脈數。


 


4.胃熱熾盛,則腐熟水穀力強,而多食易飢,則為中消。症見:口渴尿黃,大便燥結,舌紅苔黃,脈滑數有力。


 


5.腎虛精虧,無以約束小便,則尿頻,多有脂膏,是為下消。症見:尿濁如膏,口乾唇燥,皮膚乾燥脫屑,搔癢。舌紅少苔,脈數。【三多】多飲、多食、多尿可互相出現。遷沿日久燥熱耗陰可致陰陽兩虛。電針降血糖,常用足三里、陰陵泉、血海、豐隆、合谷、中脘等穴。經驗上,確實能降低糖尿病胰島素的阻抗性。


以上摘自拙著<傳家醫藥驗方>著作權屬於本人所有,拷貝PO,應經本人同意。



中醫藥聯盟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中醫藥聯盟黃顯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