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:我一直有個症狀,就是我的腸胃很奇怪,每天都會脹氣(脹氣次數也不一定,時間也不一定),而脹氣也會伴隨著肚子咕咕叫,肚子也會痛,人就會全身無力,而且會很疲倦,接著就想拉肚子,拉肚子的同時也會放屁,然後拉肚子放屁完之後,就會很舒服,但是有時候再經過半小時或一小時之後(時間不一定,有時候十幾分鐘,也有時候三至四小時),同樣情形又發生了,脹氣也會伴隨著肚子咕咕叫,肚子也會痛,人就會全身無力,而且會很疲倦,接著就想拉肚子,拉肚子的同時也會放屁,然後拉肚子放屁完之後,就會很舒服,有時候一天也有拉過十幾次的情形,但大部分一天都在十次以內,但如果吃止瀉藥,肚子就會脹著也不會拉肚子,就會很不舒服,如果是晚上痛就會無法睡覺,這樣的情形已經有十幾年了,而十幾年之間我也有去大醫院檢查,像照胃鏡、照大腸鏡,醫生都說正常,但胃腸始終沒有改善,也因為這個毛病,讓我無法工作。我不抽煙、不嚼檳榔、不喝酒,沒有不良嗜好,而且作息正常,不熬夜,飲食正常,不暴飲暴食,也不是外食族。請問這是什麼原因呢?如何讓它痊癒呢?


請幫我解答清楚,謝謝。我今年51歲。


阿地中醫師您好。我是一個遇到工作壓力及事情容易緊張的人,目前無業,因此症狀讓我無法工作。我的三餐有白米飯、肉、魚、蔬果、牛奶,自從得此之症狀,至今十幾年來每天必須至少400c.c以上的牛奶來幫助拉肚子、放屁,肚子才能(消除脹痛感)。如果不喝牛奶,雖然較不易拉肚子,但有時一天也要跑好幾次廁所,因為不拉,反而大的少,有時都只大一點點,放個屁就不大了,等一下下又想在上了。當然,有時也會很正常不拉了,但也不要高興,因為不拉不放屁,肚子自然脹痛不消失,也是無力工作,而且比拉肚子還痛苦啊!請教我的貴人,如何讓我有個健康正常腸胃?我的要求不多,只要給我一天1~2次便不拉不便秘,肚子沒脹痛感,將感激不盡,謝謝!阿地中醫師您好。感謝你回覆我21日的胃腸問題,你所例的症狀完全與我目前症狀相似,其實檢查時醫生雖沒說是腸燥症,但有開腸燥症藥物給我,只是,我吃後並沒有改善,所以我一直懷疑是不是真的腸燥症,直到你提起腸燥症的明顯症狀就是我目前的情形,現在我可百分百的相信,我確實得了腸燥症。


 


阿地中醫師,答覆:可能是腸躁症是一種長期性的且反覆發生的狀況,病人可能有許多的不舒服,例如腹部不舒服,腹脹,腹痛,或者排便不正常。輕微的病情只是造成生活的一點不方便;嚴重的病人則覺得無法承受這些徵狀。腸躁症的徵狀、常見的徵狀如下:


腹瀉:發生的非常緊急,在飲食後更嚴重。便秘:會造成病人很不舒服,病人覺得費很大的力氣,仍然解不乾淨。有時腹瀉,有時便秘。腹部常脹氣。糞便上有黏液。腹痛或絞痛,但是在排便或放屁之後獲得緩解。噁心、胸痛、消化不佳等胃病徵狀。


沒有一項特殊的檢查能夠決定,你是不是罹患腸躁症。換句話說,診斷腸躁症必須根據徵狀,並排除其它所有可能引起相似徵狀的疾病之後,例如感染,發炎,潰瘍,憩室,和癌症,才能確立腸躁症的診斷。所以,先瞭解詳細的徵狀和病史,在初步的身體理學檢查之後,還要安排許多診斷檢查,像是血液化驗、糞便化驗、X光攝影、和內視鏡篩檢等等。當檢查結果皆正常,並無構造上的任何異常時,才能診斷為腸躁症。您可以找中醫師或大腸直腸外科詢問或門診。王煥昇醫師  補充 首先,要瞭解自己在什麼情形下、做什麼活動時、或吃什麼東西以後,徵狀比較嚴重。再根據以下的建議,幫助你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,減輕和控制徵狀,不必長期依賴藥物的短暫效果。當然你不能期望立刻獲得完全的改善,因為改善的效果是逐漸增加的,可能需要六個月或更久的時間,才能得到明顯的改善。


高堂中醫林文濱醫師,胃腸的問題與患者的飲食內容和飲食習慣有密不可分的關係,因此病患應有正確衛教觀:1.細嚼慢嚥。2.定時定量. 3.飯後散步5-10min 4.忌甜食(如冰淇淋,巧克力),醱酵食品(如麵包,蛋糕,餅乾),硬的難消化的食物(如肉粽、飯團、筍子)和刺激的食物(如茶、咖啡),5.不吃冰品冷飲.6.吃七分飽..配合規律生活,充足睡眠,多運動,心情放輕鬆,才是保健之道。


黃老師答:另類回答。這不是網路上,摳來貼上的。是一個字,一個字的打上去。本人也是中醫授課講師。。根據您的敘述,這是<神經性胃腸炎>。


神經性胃腸炎,相當常見,大約每百人,就有五人。這種現象,我的的客人也有很多,沒有什麼特別的。只要改善體質,就會很快痊癒的。這也是慢性腸胃炎之一種,也就是冷熱亂吃一通,吃熱食之後,又吃冷飲或吃冰品。回想看看,您天氣熱時,是不是經常喝冰涼。因為,胃如玻璃杯一樣,先裝熱的,然後倒掉,馬上又裝冰的,就會爆掉一樣。胃腸內有許多微細血管、神經,先裝熱的,馬上又裝冷的。這些血管、神經就像橡皮筋一樣拉過頭,就會斷掉。沒有斷掉的血管、神經,就會留下烙痕,一次又一次,重重疊疊,只要您吃東西進來,就會過敏。這是體質的關係,很容易緊張,驚嚇,自己往往沒有辦法控制,有的人是一緊張就腹痛,痙攣,拉肚子,跑廁所,或是想尿尿。此現象在中醫來講,就是冷熱交雜。陰陽不協調,冷熱不和,所以,每餐後的一、二小時會肚子痛,便後肛門有灼熱感。腹痛或絞痛,但是在排便或放屁之後獲得緩解。這些症狀,大部份起因於腸子的痙攣和比較敏感。通常腸壁的肌肉溫和規律地收縮和放鬆,將食物沿胃、小腸、大腸和肛門的順序逐漸地移動。病人的腸壁肌肉失去規律性地收縮和放鬆,產生痙攣的情形,也就是腸壁肌肉收縮太強太久。發生痙攣的位置和範圍又不固定,當食物因腸內痙攣而移動太快或太慢時,便產生了不同的症狀。可能造成腹部疼痛、糞便上帶有黏液、腹瀉。另外,神經性胃腸炎病人腸壁內的神經纖維末梢比較敏感,一些平常不會引起感覺或疼痛的腸氣或物體,卻造成疑似腸躁症病人腹脹、疼痛或強烈的排便感。本人對於神經性胃腸炎,常用半夏瀉心湯,蔘苓白朮散,小飛揚,鳳尾草。


半夏瀉心湯。有熱藥也有寒藥,是調整冷熱不和,所引起的腹痛、腹瀉。蔘苓白朮散能燥濕健脾,建立脾胃氣。小飛揚,鳳尾草能抗過敏、止瀉、強壯胃腸。


以上摘自拙著<傳家醫藥驗方>著作權屬於本人所有,拷貝PO,應經本人同意。  中醫藥聯盟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中醫藥聯盟黃顯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