刮痧與氣喘


 


刮痧可以治療或改善氣喘?


 


氣喘是一種免疫機能障礙,廣泛性氣管狹窄所致。呼多吸少,氣不得接續而喘。中醫言:腎主納氣,腎又為氣之根,久咳必傷腎,體質變壞的關係。其原因是多次或長期感冒,使氣管或支氣管因細菌、病毒入侵,一次又一次的受到刺激,尚未完全痊癒,又再承受感冒病毒的傷害,傷痕累積,重重疊疊,因此氣管或支氣管的平滑肌逐漸狹窄,遇到天氣變化更作出反應性的痙攣收縮,影響呼吸道的順暢,如果再加上氣管或支氣管的腺體分泌物(痰)的增加,則形成哮喘,嚴重者無法平躺,嘎嘎有聲。


氣喘急性發作時,大型醫院急救時,首推以氧氣罩,使氧氣攝取量增加,避免手腳末端呈現黑紫色的缺氧現象,然後再施以適量的類固醇,以暫時脫離危險期。因類固醇可以說是救命仙丹。簡單而言,因為它在體內可以干擾過敏物質的合成,並抑制微細管的通透性,進而阻止組織的發炎,以達到平喘的目的。但類固醇不能長期使用,副作用很大,而且容易傷害身體,病情會愈來愈嚴重,必需逐漸加重劑量。偶而急救可以,雖然一定有效,但其缺點就是,只能治標,不能治本。


 


黃帝內經:【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】。體質變壞就是要改善,不是依賴刮痧,刮痧只能暫時緩解不適,不可能改善體質,而且不能常刮,要知道刮痧的原理與機轉。刮痧是瀉法,不是補法。就是將皮膚表層刮傷,加拔罐使暑熱邪氣外出,並使皮下微細血管充血(出紅),擴張血管,使通透性增加,以達袪邪的目的。但刮太過則破壞皮膚,並且氣喘病,並不是暑熱中痧。中痧屬熱,是實證,故多發生在夏天。氣喘是呼多吸少,不足的虛證,故多發作於冬天。內經云:虛者補之,實者瀉之。所謂【正氣存,邪不可干】為求正釜底抽薪,惟有服藥才能治本。所謂氣,就是功能。內臟機能衰退,身體無法調適外面的天氣變化,風寒外邪容易入侵,影響肺氣運作所以氣喘。


 


平時有過敏性體質者,在天氣不穩定,忽冷忽熱,寒流一波接一波來襲,這些風寒氣容易侵犯,進入體內,寒主收引,氣管或支氣管黏膜得不到滋潤,病情則更加嚴重。


 


漢、張仲景、金匱要略、肺萎、肺癰、咳嗽上氣篇:咳而上氣,喉中有水雞聲,射干麻黃湯主之。南宋、許叔微、普濟本事方:哮嗽,聲如移鋸。隋、巢元方、諸病源侯論、咳嗽病諸侯:呷嗽者,猶似咳嗽,其胸膈痰飲多者,嗽者氣動,於痰,上搏於咽喉之間,痰氣相擊,隨痰嗽動息,呀呷有聲,謂之呷嗽。明、張介賓、景岳全書:氣喘有宿根,遇寒即發或遇勞則發,亦名哮喘。宿痰內伏,觸遇誘因而發。痰隨氣升,氣因痰阻,相互搏結,阻塞氣道,出現呼吸困難。外感風寒,內傷生冷,則寒痰內伏。寒邪氣逆,膈熱哮喘,可用定喘湯。組成:麻黃、杏仁、甘草、桑白皮、紫蘇子、黃芩、半夏、款冬花、白果(出典:明、王肯堂、證治準繩)。痰多加貝母、茯苓、陳皮。氣短喘促、悶痛加枳殼、厚朴。燥熱心煩加麥門冬、地骨皮。表陽氣虛有濕,加玉屏風散,粉光蔘。


 


有病應找肯上進,且有歷練的中醫師診治,方為正當。中醫師雖然經國家考試認定,但不代表很會治病,如同領有幾十年的駕照,不見得開車技術好。學無止境,考上中醫師應時時充實,上進。任何人事都一樣,不做則已,要做就是要做徹底。並且這是上天所給予救人的使命,因為這是服務他人的功德,也是救人的事業,窮人沒錢也要視病如親。佛佗說:八大福田之中,以看病醫治功勞第一。


 


前公路局梨山站長,56歲,從年輕到現在三十多年氣喘,找不少中醫,時好時壞,多依賴西藥控制,嚴重時必須吸支氣管擴張劑,冬天時寒流一來,就要送急診,急救方法當然以上述的適量類固醇。經人介紹來求助於我,以定喘湯(解表降氣),桂枝湯(調和營衛),玉屏風散(改善過敏體質),粉光蔘(固肺管),浙貝(收斂破損、瘡口),白芨(修護氣管黏膜),蘇子降氣湯(肺主宣發肅降,氣逆而喘),濟生腎氣丸(久咳必傷腎,水泄障礙,肺金又為腎水之上源),河車大造丸(補肺滋腎定喘)等交互使用。經三個療程,頑固久年疾病,豁然而癒。


 


中醫名言:(治病,必求其本)。也就是說:治病要找原因,因勢利導,對證下藥,才能治本。並不是刮痧可以治療氣喘。但是刮痧能改善病情,是絕對可以肯定的,起碼能得到疏緩,但經驗上用吹風機,繞吹額前的擒宮穴,頸後的風池、風府。背後的肺俞、天宗、膏盲則效果更佳,因為此法是寒者治以溫,是為正治。中醫盛行三伏貼就是利用此原理治療慢性病,但以手太陰肺經為主。還有背部俞穴,定喘穴。望 諸 君平安!健康! 


中醫教學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cs-tuna


以上摘自拙著。傳家醫藥驗方。轉載.PO.應經本人同意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中醫藥聯盟黃顯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