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          十四經脈的穴道:人身體上的12條經絡,加上任督兩脈,共計14 361個穴名,做了國際命名與統一,這就形成了針灸學的基本教材。此12條經絡按手太陰肺經、手陽明大腸經、足陽明胃經、足太陰脾經、手少陰心經、手太陽小腸經、足太陽膀胱經、足少陰腎經、手厥陰心包經、手少陽三焦經、足少陽膽經,和足厥陰肝經的順序排列,另外還有:


2.          奇穴:不歸屬於十四經脈的穴道,如印堂、定喘、腰腿、董氏奇穴等。因為具有特別的治療效果,故稱奇穴,總數共152個。


3.          新穴:約1500個,並且陸續增加中。阿是穴:阿是穴乃是局部疼痛治療的部位,因此並沒有固定的穴位及數目。


 



《靈樞·本藏》曰:“經脈者,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,濡筋骨,利關節者也。”


《靈樞·海論》曰:“夫十二經脈者,內屬於府藏,外絡於肢節。”明確說明經絡具有聯絡臟腑,溝通內外的功能。


《靈樞·經脈》曰:“脈道以通,血氣乃行。經脈者,所以能決死生,處百病,調虛實,不可不通也。


《難經.二十三難》:「經脈者,行血氣,通陰陽,而營於身者也。」所以,經絡為人身血氣運行,所經過與聯絡之通路;而經絡的系統,在經脈部分,可分十二正經、奇經八脈,及十二經別經。


以上摘自拙著<傳家醫藥驗方>著作權屬於本人所有,拷貝PO,應經本人同意。


傳家醫藥驗方1-4.1600.台中志遠書局.可找到..亦可貨到付款



中醫藥聯盟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中醫藥聯盟黃顯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